时间:2018/6/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作者:三人行

去年十月,时值金秋,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我们一行踩着汉车唐马留下的印迹,闻着千年历史遗落的味道,沿着散发现代气息的公路,来到距图木舒克市城北10多公里一个叫代热瓦孜塔格山的地方,登上了唐王城遗址的最高处。

南疆有多处叫唐王城的地方,以图市附近的这一处最负盛名。这处唐王城的遗址,属于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始建于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城址已风化得不像城池的样子了,只依稀能看出一点城池的轮廓,隐约可以看到用稠土、石头筑成的城墙遗迹。史料记载,这处唐王城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但这些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周边已然成为长满庄稼的良田。唐王城其实是汉化的一种叫法,比如相距约公里的库车的唐王城(在今塔里木乡10多公里处),就直接叫成了“汉人城”,类似于今天美国等地“唐人街”那样的叫法。在维吾尔语里,它的准确的名称叫“托库孜萨来”,翻译成汉语就是“九座驿站”或者“九座烽燧”之意。站在城址的最高处,环顾和眺望四周,仿佛看到了历史远处的静谧祥和、刀光剑影、漫天风云!

这里,曾经流水淙淙。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辽阔而富饶的流域,南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其上游就是发源于昆仑山的叶尔羌河的故河道,那个时候的河水,现在都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阔大流深、欢畅奔腾。据可查的史料,唐王城所在地就是我国历史上屯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前些时候,为了考据一个古地名“北胥鞬”,无意中查到一处史料,原来西汉时期这一地域就是当时一片大规模的屯田区,现在还能分辨出的屯田遗迹就达万亩以上,还发现了汉代“屯田田管署”的遗址。唐朝时,图木舒克地区的屯垦也是空前兴盛,至今也遗留有许多古代渠道和田畦的痕迹。到了清代,民屯又开了南疆屯垦的先河。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放逐新疆,年3月间,他“荒迹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沿着叶尔羌河古河道勘踏南疆八城,其《乙巳日记》记载,在图木舒克“遇大风,歇三日”,“黄尘迷目,几不见人”,虽然“殊难成寐”,但他凭着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还是凛然向朝廷进言:“若晒渠导流,大员屯政,实耕种之民,为边缴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之省而边防益固”,并衷心希望“但期绣垄成千顷”。这个美好的愿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放眼图木舒克,现在是干渠、支渠、导流渠、排碱渠纵横交错,水流潺潺,灌溉着何止千顷良田!我到图市甚多,几次路过小海子水库、永安坝水库,但见波光粼粼、鱼跃虾戏,到了夏秋天,芦苇荡由枯绽绿、由绿转黄,各种水鸟腾翅扑飞、鸣声悦耳,如果运气好,赶上好的太阳,再遇上一群白色的天鹅,一会儿振翅高飞、一会儿游戏水中,在若淡若浓的金色阳光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绝美的田园风情画……

这里,曾经外番攘攘。南疆历来是中国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中心地带。图木舒克这个地方,历史上是古龟兹国的属地,那个时候的中原王朝,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外邦来往,西域诸国是重要媒介,其中图木舒克(包括现在的巴楚)是一个往来要地和流转中心。来自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腊等中西南亚及欧洲国家的使者、商人、旅游者等,往来留连于此,街面上到处是戴着白头巾、留着长胡子、说着“外国话”的人群,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盛况!同一时期的米兰古城遗址,居然还发现过一本印度的《艺术论》残卷,年代不晚于四世纪。年考古学家黄文弼来到图木舒克,带人发掘了一批文物,其中就包括彩绘陶罐、丝织舍利袋、婆罗谜文残纸,当然也有一包“汉龟二体钺”及一匹唐绢。最为惊奇的是,年11月的一天,一个维吾尔族农民家里,竟发现了用破布包裹着的几张纸质残片,从颜色上看,年代应该很遥远了。而从文字的形状来看,这几张纸明显的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书写的。后来送文物部门鉴定,专家们见到这几张写满文字的纸张时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其中有一张纸上的文字很像粟特文字。要知道,粟特文、粟特语属于中古时期伊朗语的东部方言。粟特人曾对回纥及其后人的文化产生过重要作用。图木舒克地区曾经出土过用粟特文写的文书,可惜的是,大多数已经流失海外。由于粟特文已经成为死文字,目前国内又没有解读粟特文的学者,所以对发现的粟特文字还不能完全解读,也难以清晰断代。但是,它与米兰古城的发现一样,这些珍贵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有力地证明了南疆这一地区历史上与中、西、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人问过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多次到唐王城考古的汤因比,如果可能,愿意生活在什么年代?他回答,希望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这是因为,当时的新疆恰好是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与古中华文明汇流并融合得很好的地方。他甚至坚定地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这里,曾经佛号声声。南疆地区深受三大宗教的影响,其历史颇为悠远。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佛教由西向东传入我国,并且首先在塔里木绿洲区域流传。从现在考古得出的结论,当时位于南疆的疏勒、于阗、龟兹,与位于北疆的高昌(今吐鲁番)一块,并列为西域四大佛教中心,有过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唐王城作为龟兹与疏勒两个佛教文化中心之间重要的纽带城市,依我们对现存遗址及对它的研究看,这一地区,当时是人口高度密集、文化高度发达的绿洲文化发祥传播地之一。即使现在,只要仔细观察,仍然可以从唐王城的石崖上,看到数座雕刻在崖上的释迦摩尼座佛像。隋朝时,南天竺(今印度)僧达摩笈多在去长安途中,为疏勒国僧众讲解《说破论》和《如实论》两千余偈。而且当地人还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就曾经路过此城。史书记载,唐玄奘经由此地,谓该国“淳信佛法,勤营福利,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不远处的巴楚县红海湿地,就专门设有一个单元演绎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前面提到的粟特文,后来就有研究成果初步断定,它能追溯的年代可能在公元4—7世纪之间,有一部分内容则是佛教经文。黄文弼先生年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6件泥塑佛像。这些,与史书中唐王城兴小乘佛教和“僧人甚多,沸沸扬扬,佛事不绝”的记载是一致的,也就作了一个很好的印证。

这里,曾经烽烟滚滚。公元前二世纪时,唐王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尉头国,后来又是古龟兹国与古疏勒国的分界线。其地形依山傍水、襟山带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现在可信的考证,早在班超驻守疏勒时期,唐王城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成为战争中攻可进、守有屏的前沿据点。伊斯兰教东进,也在这里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其初期至少影响到了古龟兹国(即今库车。但没有向北越过库车河)。距今唐王城遗址不到20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神山,叫做马蹄山,不大的一个小山丘,高不足百米,山上也没有什么植被,但山下有两株粗大的胡杨,上面结满了红绸,是当地群众敬畏、祭拜马蹄山留下来的。马蹄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现在朝着公路的这一边山丘上,留有两个酷似马蹄的大足印。这里有两个传说:其一说的是,马蹄印是伊斯兰教圣战者艾孜提艾力坐骑留下的;其二说的是,喀喇汗王朝大汗组织圣战大军,对于阗李氏王朝、高昌回鹘汗国两大佛教政权发动宗教战争,征于阗时战争蔓延到唐王城,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骑一匹神马腾空而来助战,神马在唐王城对面的山脚边仰天嘶鸣、踢踏此山,故而留下两个形似马蹄印迹的大坑。虽然传说不足为信,但依着这故事也可以推断,唐王城后来的毁灭和战争应该有着某种直接的关系。唐王城的毁损,从年代考,大约在公元10世纪左右,随着将来考古考据工作的深入,揭开唐王城毁灭之谜一定会有新的证据。

历史不会重演,风云却可际会。现在,这里驻扎着一支英雄的部队——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三支队。35年来,一代代武警官兵扎根南疆,打黑除恶,铲暴维稳,铁血反恐,忠实地履行着职责使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年六七月间,我亲率三支队官兵执行国家级专项秘密行动,历时七天余,行程一万里,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有《破阵子》一首为证:“霹雳一声令下,惊了云月风沙。众志成城筑铜墙,壁垒森严树铁甲,万里大解押。莫道天旷地遥,芳野百花竞发。待将天河锁钥开,立马高原赏雕霞。壮哉我中华!”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此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监制:杨志强监 制:侯玉现主 编:邓晓军 段 亮 胡春谦编 辑:赵海鹏 石帅印投稿-投稿邮箱:

qq.







































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mushukezx.com/tmsksdl/24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