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康君继续与大家分享 援疆故事 今天的故事得从年那个炎热的盛夏说起年8月11日,肇庆市第四批援疆医医院麻醉科谢国强主治医师,四会市妇幼保健院陈海燕副主任护师、医院妇产科高燕玲主治医师、中医康复科黎芳明主医院内分泌科梁建尤主治医师组成第四批援疆医疗队组成,进驻新疆图木舒克医院。 在这个与家乡相隔万里的陌生土地,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通过这些随笔手记去了解 他们不平凡的故事 初到四十九团, 队员们就领略到西北戈壁的 干旱、大漠的风沙, 即便在室内, 大家也感到鼻干燥、 咽干痛、嘴唇干裂。 ▼ ▲滚滚风沙 但队员们克服困难 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 援疆生活是清苦的,除了每天要查房、下医嘱、检查、抢救、会诊、手术等等,队员们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但再苦再累,他们也没有停止解除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脚步。 日常的门诊工作这是一项繁琐、但要求细致的工作 每一天 队员们面对的病人 都有不一样的状况 那些发生在日常门诊里的故事 才是最真实感人的 ▼ ▲平常的门诊工作 ▲医疗队收到患者感谢信 一位当地老太太因出现了尿痛的症状,但碍于其主管医生是一名男性,觉得难为情,于是便请曾诊治她的高燕玲医师为她诊疗。 了解到事情原委后,高燕玲医师为老太太做了体检,并跟主管医生作了沟通,详细地了解她的病情,最后诊断为“尿道炎”,主管医生也为她开出了医嘱。最后,老太太拉着高燕玲医师的手千恩万谢后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高燕玲医师去查房,得知老太太一夜安眠。于是跟当班的医生交代注意事项,一起开好了医嘱。老太太恢复进展很顺利,很快出院了。 高燕玲医师说:“当地病人的质朴和信任让我动容,也让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1 某天下午,医院,几个中年男人一边呼救一边从车上抬下一个病人,队友们闻讯赶来,判断病人已无心跳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送往抢救室。气管插管,开通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持续的心肺复苏术。 这位病人是年近六十的男性,只身背井离乡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的工地干活。队员们接力着做心肺复苏术,额头都冒出了细汗。真希望能跑赢时间,哪怕为还未见面的病人和家属多争取一刻。但终究没能跑赢时间。 这是作为医者必须承受的挫败和无奈。 1 传教带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队员们在49团医院 进行日常接诊工作的同时 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传教带教活动 ▼ ▲带教查房 ▲带教手术 ▲医疗队义诊走进校园 ▲医疗队义诊中,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 据悉,当时每周三下午都会有援疆医生进行授课,医院的职工,团里各连队的卫生员都会来听课学习。队员们结合专业和实际情况,积极准备课件,深入浅出地讲授实用的医学知识和普及一些学科进展的概况,为的是不辜负讲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求知和信任的眼睛。 对于援疆的这段岁月 医疗队队长高燕玲医师 写下了这些文字 ▼ 在医疗援疆的日子里,我们医疗队和49团医院的医务人员并肩奋斗。 一起做好每一次的医疗护理,为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病人换药直至康复; 一起合作做好每一台手术,从麻醉方式到手术细节,将因风俗习惯不同和语言不通产生的问题反复耐心地沟通; 一起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因着明月温柔的医院路途的寂静; ▲新生儿刚出生,作常规处理 一起度过中秋佳节,给彼此如家人般的陪伴与关爱。 ▲朋友圈截图 这些平凡的工作瞬间交汇成了援疆的工作时光,是属于我们医疗队和49团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记忆。 ▲与受援单位合照 另外,进疆以来,上级领导的嘱托,时刻铭记在心;家乡亲人的叮咛,温暖相伴;援疆战友的协助,从不曾远离;兵团领导、同事的关心,冬日不冷。我们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真诚关心,总被感恩的心温暖着,总被感动的情激励着。 假如不是因为医疗援疆,也许我们这一生也未必会踏足这一方土地,感受这一片土地壮阔的胸怀,领略这一份雄壮和希望之美。 ▲临床带教 都说援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精神,是一份骄傲,承受着风沙和高寒,风雪中前行,寂寞中坚守。而一直坚守在兵团的医护人员除解疾病之痛,助健康之美外,还担负着戍边卫国的重任,他们从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使我们不由得从心底生出对他们的由衷敬佩。 几近半年的时间, 有苦,更有甜;有泪,更有笑; 有爱和奉献,更有收获和感恩。 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旅途, 愿我们都有所收获! 手记作者:高燕玲 编辑:健康肇庆 热点回顾 ◢来肇庆这个全新主题公园,一起健身、徒步!为肇庆巩卫加油打气! ◢这10种常见药,每个家庭都要备齐,太有用了! ◢高温高湿天气易烦闷疲惫?来碗清补益气、润肺生津的养生汤~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白癜风防治专项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