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政府:深港投资联合会是专业帮国内外政府招商引资,已经为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优质落户招商引资服务,成功案例非常多。如果贵省、市、县区需要找专业招商引资的社团组织,请登录我会 经济发展更加稳健。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出一整套提质增效组合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地均生产总值每亩约12万元,均处全省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山可持续竞争力排珠三角第4,经济竞争力排珠三角第5。经济结构更加趋好,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招商引资成效突出,4个百亿级项目签约,招商项目总数、投资额、动工数分别增长%、%、%。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有效发挥,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任务。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3万户,增长21.4%。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全市上市上板企业家。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万亩,我市出口到澳门的蔬菜占当地市场的50%,出口到香港、澳门的四大家鱼分别占当地市场的40%和70%,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创新动力更加强劲。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围绕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4%,居全省前列。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增长35.2%。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火炬开发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翠亨新区获批省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成功承办年广东省“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预计超过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金融加速融合,创业投资基金增至45支,资金规模达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风险共担“中山模式”向全国推广。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加大,出台“人才新政18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增至39人,纳入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26人,省市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增至39个,博士后工作平台增至43个,专业技术人才达20.4万人,市技师学院教师梁嘉伟勇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年)显示,中山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跻身全国城市前20强、地级市第4。 城市建设更加完善。坚持规划先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获省批准。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模式有序展开。要素资源统筹能力不断增强,规划建设九大产业平台,引入项目68个,投资额达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山站开通直达北京、上海、桂林、贵阳、南宁、郑州、昆明、长沙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高铁服务,南沙港铁路中山段动工建设;深中通道全面开工,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动工建设,广中江高速三期、香海高速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公里,超过历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总和;国道南段、坦洲快线等8条干线公路动工建设,兴教路、轩朗路(二期)通车,长江路、康华路、景观路加快改造,坦洲宝珠南路、汇财街等跨界道路建成通车,打通翠沙路、富康北路、大沙南路等5条断头路;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开工建设,中山至深圳机场水上客运航线通航。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大涌镇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东升镇纳入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3个特色小镇成为广东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启动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山输变电工程等一批电力工程加快推进,预计全市光纤入户率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三旧”改造项目30个,处置闲置土地超万亩。开展市容整治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户国有“僵尸企业”全部出清,淘汰印染行业落后产能万米,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综合措施,降低企业各类成本.2亿元,推进个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项,下放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项。以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资料、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时限为突破,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条件条、审批环节个。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提高政府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推出“实体经济十条”“工业用地十条”、公共技术服务一站式对接、企业“管家式”服务等一大批惠企措施,开发惠企导航系统,市镇两级举办场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登记“多证合一”。“互联网+政务”成效明显,网上办事大厅全流程办理率达98.8%,网上办结率达99.7%,居全省前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省率先与网上办事大厅等系统对接,实现信用网上即时核查。深化价格领域改革,下调非居民管道天然气最高限价和居民管道天然气阶梯价格。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4.7%,完成省下达任务的%。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经贸拓展活动覆盖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达.5亿元,增长15.4%,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4%。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中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上线运行,监管通关信息平台实现中山所有港区全覆盖,企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成功举办粤港澳合作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层峰会、第11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中瑞友谊日,对外交流更加频繁。 人居环境更加优化。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为抓手,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连续十年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级。营造更多更好的绿色空间,建成翠亨新区翠湖、古镇中心滨河等4个湿地公园和3个组团体育公园,金字山公园、儿童公园、古香林公园、金钟湖公园、气象公园动工建设,完成紫马岭公园儿童设施升级改造,建成龙舟文化主题公园等4个岐江河滨水景观带。城乡绿化美化扎实推进,改造林相亩,种植各类树种超14万株。南朗、板芙、古镇、南头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居全省第1。南区曹边村被国家住建部等多部委联合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水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整治条内河涌,城区8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推进岐江河流域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建成紫马岭大气监测超级站,PM2.5达标,淘汰黄标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3辆,建成充电站、充电桩个,建成全省首个家具行业共性工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北部垃圾处理基地扩容工程动工建设,南部垃圾处理基地投入运营,中心城区个垃圾屋完成改造,13个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项目投入试运行。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清理47家畜禽养殖场和个饮用水源违法项目,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入选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 民生福祉更加改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市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民生财政支出比重达68.2%。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比排全省前列。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促进创业人,中山生源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保病种分值结算模式在全省推广,社会保险"五险"参保达.6万人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9.1%,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5.5%;低保标准提高42.4%;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大幅提高,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至3万元,提高14倍。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分配公租房套,建成保障房套。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15所,动工建设18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个,高考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均居全省前列,中德合作(中山)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成招生,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高水平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医改全面启动,小榄医改经验获省肯定,并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家庭医生式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9%,新增民营医疗机构间。稳步推进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更新投放公共自行车辆,辆公交车提供免费WIFI服务。 社会建设更加进步。第5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6.7万非户籍人口落户,2.5万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获得积分入户入学入住公租房资格。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个村居委会完成换届,55名非户籍人口当选两委成员,人被聘为村(居)特别委员。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为国家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建成5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多场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山籍运动员在第13届全运会上夺得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中山马拉松赛、中山合唱季等文体活动。"平安中山"建设不断深化,开展严打严防暴恐等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5.5%,破案上升3.4%,名列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5,第6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第4次捧回"长安杯"。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省市共建火炬开发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启动。科学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影响,有效抵御"天鸽"等强台风侵袭。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对口帮扶潮州市、肇庆市,对口支援西藏工布江达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云南昭通市、四川甘孜州,以及与黑龙江佳木斯市对口合作等工作有序开展。检验检疫、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民族宗教、统计、国防建设、海洋渔业、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投资动态 Investmentenvironment 我市在广州举行“汇聚湾区·筑梦中山”招商推介会为推动大湾区城市合作交流,促进资源优势互补,9月7日,我市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汇聚湾区·筑梦中山”中山招商推介会。副市长雷岳龙、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孙斌、中山市商务局局长林伟强出席会议,世界强跨国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以及省制造业协会、省机器人协会、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经济投资促进会、海上丝绸之路商会等多人参加了推介活动。 雷岳龙副市长表示,目前中山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打造成为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将与广州在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进一步紧密融合,欢迎广大企业到中山共谋发展,搭建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智能制造等交流合作平台。 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孙斌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位于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战略区位、产业基础、宜居环境、营商环境、历史人文优势的中山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商务局局长林伟强介绍了投资中山的区位优势、产业平台优势、服务配套优势等,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更多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到中山交流合作。 在镇区推介环节,小榄镇展示了智能锁具产业园和智能照明产业园规划,三角镇重点推介了“迪茵湖小镇”建设情况,民众镇推介了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建设,黄圃镇介绍了现代物流产业平台建设情况。在对接现场,许多参会企业表现出了投资中山的浓厚兴趣,进行了考察意向登记,表示下一步将到中山深入考察交流,洽谈合作事项。 本次推介会是我市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开展精准靶向招商系列活动之一,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全面了解中山投资环境,促进中山与广州及珠三角优质创新资源对接。 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团交流座谈会召开 10日下午,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团交流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市委书记陈旭东、市长焦兰生,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出席会议。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于去年12月成立,成员涵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优秀商界代表,通过搭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交流合作、银企互助共赢、青年创业扶持、公益慈善助贫等多种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高层次社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陈旭东代表中山市委、市政府,欢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成员代表到访我市,感谢大家对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山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必须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真正把推进大湾区建设作为中山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推动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我们将始终坚持设施“硬联通”与机制“软联通”并举,为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希望广大企业家自主“点菜”、踊跃“出题”,为中山市委、市政府多提宝贵意见,全方位参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 焦兰生围绕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优美宜居环境等方面,介绍了我市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设想和规划,诚邀各界企业家选择中山、投资中山。 蔡冠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推动,也离不开企业家深度参与。中山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合作对接,融入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挥自身创新、法治、安全、文明、美丽等特色优势,打造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把翠亨新区定位为大湾区的新区,更好地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兴业。 会上,香港中联办协调部部长沈冲,以及广州市工商联主席袁志敏、江门市工商联主席万国江、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斌、河源市工商联主席欧小鲁、澳门新域城市规划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崔世平、香港新华集团执行董事蔡隽思、深圳市工商联常委许建洲、上海中科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科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代表分别发言,就增进与中山交流合作提出建议。 市领导雷岳龙、李长春,市政府秘书长李俊参加座谈。 中山市招商推介会暨第二届广东高科技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昨在深圳举行 5日下午,中山市招商推介会暨第二届广东高科技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昨在深圳召开,本次推介会由市商务局与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共同主办,以“汇聚湾区·筑梦中山”为主题,百余家深圳高科技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对投资中山表现出强烈意向。副市长雷岳龙参加推介会并作投资环境推介。 推介会上,来自深圳市电子商会、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共百余家企业聚焦中山投资环境。我市重点介绍了全市总体投资环境,以及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角镇迪茵湖和坦洲镇科创岛等“两区一湖一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翠亨新区、坦洲镇、板芙镇以及南区分别派出招商代表团,并在推介会上作推介,现场还摆放有展板及各类宣传资料。 雷岳龙在会上介绍,中山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亿级产业5个,千亿级产业4个,灯饰、红木、五金、服装、家电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好,谋划了9个市级产业平台。近年来,中山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环境也在不断优化,“管家式”服务帮助企业落地发展,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中山区位性质也发生变化,中山市委市政府正努力把中山打造成为珠江两岸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深圳与中山一江之隔,深中通道开通后,两地车程缩短到半小时。目前,中山引进了比亚迪、哈工大无人装备产业基地等产业,欢迎更多的深圳企业家投资中山。
招商项目 lnvestmentprojects 注:以下项目仅供参考 今年前4个月,我市省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比为33.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七位;我市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4.9%。 省重点项目方面,年共安排我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共42个,其中省属项目8个,1-4月完成投资1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比32.4%;市属项目34个,年度计划投资.7亿元,1-4月完成投资4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比为33.8%;两项综合我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比为33.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七位。 市重点项目方面,年我市共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个,1-4月共完成年度计划的24.9%。按照建设性质分类,今年新开工项目63个,1-4月已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34.9%,完成投资24.8亿元,其中4月份有5个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不断加快。计划投产项目今年安排15个,1-4月已完成投资14.5亿元。续建项目今年安排93个,1-4月完成投资97.3亿元。 从镇区完成情况看,东升镇、港口镇、三角镇、坦洲镇、小榄镇、三乡镇、大涌镇、南区、石岐区、东区、翠亨新区、西区、火炬开发区13个镇区投资进度较快。其他12个镇区投资进度较慢。 中山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士表示,半年将近,各责任镇区和部门要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对调结构的促进作用和加快投资的带动作用。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项目、破难题,对负责的每个重点项目均要设台账、定节点,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工作前移,倒逼进度,特别是要及早做好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坚决杜绝把任务都压到后期的现象。 赞赏 长按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