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西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满分攻略 一、考试新情况中西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将继续使用图片题,考生“看图”答题;操作试题强调流程的完整性、动作的规范性、过程的熟练性,关键点如消毒、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操作过程的主要环节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人文关怀,均为考核重点;加大对中医四诊应用的考核。 二、技能考试流程第一站病案分析40分,第二站基本操作30分,第三站临床答辩30分。 (点击放大查看) 年中西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各站分值设置站次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内容 考试分数 考试方法 考试时间 一辨证论治40分笔试60分钟 二中医操作10分实际操作 15分钟体格检查5分考生互查 体格检查5分西医操作10分实际操作 三中医问诊答辩10分现场口试 15分钟中医答辩10分西医答辩5分临床判读5分三、各站点考试内容及复习技巧 第一站丨辨证论治 第一站大纲考核的要点较多,大家要反复学习、反复演练、查缺补漏,答题时字面工整、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一)中医辨病辩证依据:主要参考题目中所给的症状体征,把能够体现患者病症特点的内容写在此项中,最后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二)中医类证鉴别(中西医鉴别诊断):选择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症从最明显的疾病特征入手,进行鉴别诊断。 (三)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一般从查体和辅助结果以及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 (四)诊断:须做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 (五)中医治法和方剂:中医治法一般根据所作的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来给出。 (六)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不要忘记写剂量的单位,以及个别药物的特殊煎法。 模拟试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32岁。患者2天前因开车时开空调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周身疼痛,鼻塞。体温最高39.5℃,服解热镇痛药汗出热降,而旋即复升,现恶寒剧,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口不渴。 查体:T37.2℃,P94次/分,R20次/分,BPI/78mmHg。鼻腔粘膜充血,水肿,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L,N66%,CR8mg/dl。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为风寒感冒。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故见头痛、周身酸痛;风寒上受,肺气失宜,则鼻塞;寒为阴邪,故不口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表寒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风寒感冒;病位在肺卫,病性为实,预后佳。 西医诊断依据:1.年轻病人,急性起病;2.有着凉史;3.突然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鼻塞。 西医鉴别诊断: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一般症状发热突然,发作与环境或气温聚变有关,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鼻鼽具有突然发作的特征,通常无恶寒发热、汗出身痛、四肢无力等,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行缓解,缓解后如常人,但易反复发作。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毒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荆芥10g;防风10;茯苓12g;薄荷6g(后下);柴胡10g;川芎10g;羌活10g;独活10g;炒枳壳10g;生甘草6g;前胡10g;苏叶10g;桔梗6g。5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1.一般治疗:多饮水,饮食清淡,尽量休息。2.对症治疗:可以按需使用解热镇痛药,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5g,每天不超过4次,两次用药间隔不短于4h。3.如果合并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口服治疗。 第二站丨基本操作 主要考核考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不论中医、西医的内容都应该在复习时结合实际,单纯看书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一)中医基本操作 复习时应在自己身上找准穴位,考试时结合自身回忆会轻松很多。操作内容要多看视频,把自己的固有印象中的错误操作及时更正,反复看正确的操作视频课程,加深正确的操作印象。 (二)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 在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体格检查及操作内容只有二十几个,主要抓住每项操作中的重点步骤,在自己会描述的前提下,还要会正确的操作手法。 今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将进一步模拟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加强中医四诊尤其是舌诊、脉诊操作的考核,注重操作流程的完整性与流畅度,体现中医师岗位胜任能力要求。 舌诊操作 叙述并演示舌诊的操作方法 1.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姿势略高于患者 2.患者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3.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再看舌苔(苔色、苔质、舌苔分布);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望舌时做到迅速敏捷,全面准确,时间不可太长。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确,可让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望舌。 4.必要时可配合刮舌或揩舌的方法 诊脉操作 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的正确操作方法 1.患者体位:嘱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 2.医生指法 (1)选指 ①医生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 ②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 (2)布指 ①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中指定关) ②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3)运指:运指分举法、按法、寻法、循法、总按与单诊等 3.医生平息: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可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 4.切脉时间:一般每次诊脉每侧不少于1分钟,两侧以3分钟左右为宜。 第三站丨临床答辩 本站中大部分内容的考核都来源于对中医病证及西医疾病的掌握。在回答问题前要进行思路的整理,进行整理后再分点描述,能够使考官印象分提升,因考生口述时,考官需集中精力提取答复中的得分点,故有条理性的回答能够增加分数。 (一)病史采集中最常用到的是“十问歌”,还有常用的口诀“因症辩,治疗鉴,饮食睡眠大小便。”在考试中一般回答两个部分,采集患者的现病史和相关病史。 诊断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二)中医病证的答辩:主要掌握课程中讲到的常用针灸穴位的主治病证,中医病证的主症、治法、方剂等。 (三)西医病证的答辩: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处理要则及临床表现等。 (四)双重诊断:需要给出中医病名、证候名,西医病名。 (五)临床判读:给出一系列临床检查的结果,通过此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 技能是分批考,题目都很相似,因此尽可能了解最新信息,为你所用。 医考圈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mushukezx.com/tmskshj/29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