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进入6月,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棉花生长正处于由苗期向现蕾期的过渡阶段,棉苗长出6—10片叶片,慢慢开始出现花蕾,这也是棉花生长全过程的一个关键期。在五十一团唐驿镇二十连万亩棉田里,一株株嫩绿的棉苗正茁壮成长,棉花种植户洪小帅正通过手机端对棉田进行灌溉。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需要频繁地去地里手动开关滴灌阀门,仅通过操作手机APP核发指令,就能控制滴灌阀的开关和出水量,从而达到精准灌溉的目的,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而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正得益于国家数字农业技术在当地的示范与应用。

“以前棉花地里安装的全是手动阀门,不但浇水要靠人工手动去打开每一个滴灌阀门,放完水还得一个一个去关,费时费力,而且阀门一开,旱的地方在浇,不旱的地方也在浇,不旱的地方它就涝了。”洪小帅说,“现在依靠数字农田技术,浇水的时候只需通过手机APP来控制滴灌阀门的开关,旱得厉害的地块在手机上可以把阀门全部打开,不太旱的地方可以不开或者只开三分之一,还能实时查看水压和流量情况,实现精准浇地,确实特别方便。”

数字农业是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特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对地观测与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生产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一种农业形态,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年10月,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落地五十一团唐驿镇二十连,该项目围绕棉花种植与管理对提质增效、节本增收、环境保护的要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

“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主要利用天基遥感卫星观测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数据及在田间布设的大量物联网和虫情测报站,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对地观测与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在农作物墒情、苗情、长势、营养、病虫害、产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配套建设田间综合监测站点、物联网测控系统,实现对棉花生长全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监测,为种植户提供精细管理及精准服务等技术指导,这也是该技术率先在南疆地区的熟化应用与示范推广。该技术的应用使广大种植户从“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满身土”的传统耕作模式,发展到“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化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项技术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来实现1万亩甚至更大土地面积的快速监测,获取到这些数据以后,我们会通过现有的一些监测算法和模型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得到一张影像图,这张图可以按照我们遥感无人机和我们在田间布设的土壤墒情站、气象站、虫情监测站来进行数据的融合,融合出的结果按照棉花种植管理的诉求和要点,形成针对性的结果。”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组工程师周皓说,“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这种遥感观测体系的建设来实现整个项目区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将这些获取到的信息经过处理以后就可以快速地判断田间的出苗、长势、干旱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了这些数据,根据监测的结果形成指导农业生产的处方和依据,就可以为后续的水肥调控、农机作业以及病虫防治提供精准精量的指导意见和措施。”

师市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近年来,当地坚持“优棉”发展思路,以高标准农田为依托,大力发展高产高效棉田,棉花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棉花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随着“物联网+农业”实现农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让图木舒克市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

“通过棉花信息智能平台建设,实现棉花全过程信息溯源。在种植管理上应用‘天地空’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施肥施药变量控制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实现了棉花管理数字化、轻简化、低碳化。通过对比实验,项目区棉花平均亩产增加50公斤以上,增幅达14%。”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德江说,下一步,师市将把此项技术应用到其他作物,使师市农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崔显朝高磊张树飞塔依尔·艾力冯家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mushukezx.com/tmsksxw/143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