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并致力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在这一背景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近年来将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营造书香环境和浓郁的读书氛围,该市致力于培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推动书香文化的深入发展。在四十四团第二中学,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里,晨读暮诵成为常态,学子们在书声琅琅中汲取智慧,拓展知识边界。师生共读、阅读指导等活动更是让书籍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此外,“小手拉大手”共读计划更是将阅读延伸至家庭,家长与孩子共同品味书香,共享阅读的乐趣。这所学校因此荣获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书香校园”的称号,浓厚的读书氛围无处不在,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阅读,真正实现了阅读的常态化。在四十四团第二中学的书画长廊中,学生创作的书画、国画以及剪纸作品一一展现;而楼梯和走廊两旁的墙壁上,则悬挂着励志的名言和读书的标语,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图书馆内,册图书静待学子们翻阅,内容广泛,从人文历史到自然科学无所不包。此外,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漂流角,每两周进行一次书籍的轮换,让阅读更加灵活多样。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师市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个生动画面。如今,三师学子们走进校园,无论是目光所及之处,还是脚步所踏之地,都能感受到书香的弥漫,书籍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我们学校,书籍随处可见,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书香,好书已成为学生触手可得的资源。”四十四团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罗泽友如此感慨。昔日,有一位年逾九旬的愚公老爷爷,他的家门前屹立着两座巍峨的大山。”在四十四团第二中学的教室里,孙恺兴同学正娓娓道来《愚公移山》的经典故事。这是学校举办的全员讲故事大赛的现场,经过班级初选、年级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将有优秀选手进入全校决赛。这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喜爱的书籍的舞台,更激发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浓厚了校园的阅读氛围。 而在下午的第二课堂时间里,书法老师正耐心地指导学生书写。一笔一划间,学生们感受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张政山同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从两年前开始练习书法以来,他的字迹逐渐变得遒劲有力,不仅提升了书写水平,更为他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面对繁多的图书选择,如何为学生挑选出合适的读物,以充分发挥阅读的教育功能?师市教育局为此提供了一系列指导措施。各学校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结合教育部推荐的书目和学校图书资源,每年都会更新经典阅读书目,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此外,还开展了层次分明的特色阅读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师市中小学以常规阅读课程为基础,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童谣创作、新书推荐等,旨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推动全民阅读。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因此荣获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称号,而第三师四十四团第二中学更是荣获“书香校园”称号,并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表彰。 近年来,师市教育局在馆室硬件和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建成32间图书阅览室,校园内随处可见读书长凳和班级阅读角,为学生提供了宜人的阅读环境。馆藏资源丰富,纸质图书资源达到万余册,覆盖五大部类,22个基本部类。此外,还配备了27台超星电子阅读机,并定期推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电子图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线上阅读资源,进一步拓展了阅读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这种静气,正是源于日常阅读习惯的积累与涵养。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无论是学校的阅览室、连队的党建书屋,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氛围。1月8日,记者走访了图木舒克市图书馆,目睹了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与专注阅读的读者。寒假期间,不少学生埋头于书本与习题之中,市民们则或挑选或静读,尽享阅读的宁静与充实。 在儿童阅读区,记者被一幅温馨的场景所打动:家长们陪伴着孩子一同翻阅绘本,其乐融融。三年级学生张雨菡便是其中的一员,她对图书馆的热爱源于每周与家长的共读时光。她的母亲张会娜感慨道:“如今学校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孩子们在家的阅读兴趣也被激发,我们家庭也逐渐形成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亲子间的共同话题也因此多了起来。” 正是这样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共同构筑了书香社会的文化底蕴。全民阅读活动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悄然铺开,不断提升着各族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推动着精神文明共建共享的进程,为创建文明三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书香活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mushukezx.com/tmsksxw/150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