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第期(总第期)

地名是一方水土的名片,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是一幅风情画卷;一个地名的演变史,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地名一闪而过,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遐思和回忆,诉说着一个个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地名留下岁月的痕迹,新地名展示当代的风貌。图木舒克地名记录了古代先辈的足迹,记载了屯垦戍边的历史,承载了丰富文化的内涵,展示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绚丽画卷。

屯垦戍边

屯垦是两千年来响彻西域的古韵长歌,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稳边戍边的永恒主题。图木舒克屯垦发轫于西汉,兴盛于汉唐,辉煌于当代。图木舒克留下许多古代屯垦的遗迹,是历代王朝屯垦戍边的见证;图木舒克每方水土的地名,蕴含浓浓的乡情和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西汉时期,图木休克是西域三十六国的尉头国所在地,班超击败龟兹、郁头联军后,图木休克一度成为班超经营西域的根据地,北胥鞯屯田遗址(今五十一团、五十团境内)就是中国最早的屯垦区之一。《汉书?西域传》记载:“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进西域。于是徙屯田于北胥鞯,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新疆简史》说:“西域都护设置后,屯田的地域扩大到从莎车分出来的北胥鞯。”张骞凿空西域后,图木休克作为丝绸之路重镇,在沟通西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创造过“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贩胡客,日款于塞下”的辉煌。到了唐代,图木休克的屯垦空前兴盛,从图木休克山的托库孜沙热依遗址到齐朗古城之间的广大地区保存着一连串的现在叫做“麻将勒克古城”、“谒者馆”、“肖梯木”、“科什梯木”、“云木拉梯木”、“琼梯木”的古烽燧、古城堡、古驿站遗址以及遍布的炼铜、炼铁、制陶遗迹就是证明;维吾尔人称图木休克山边的古城为“托库孜沙热依”,意即九座宫殿,是唐朝郁头州据史德城所在地,建于公元前年,距今约有年的历史,又称“唐王城”。到清代,图木休克的屯垦发展很快,在军垦基础上,又发展了民屯、旗屯、回屯和犯屯等多种形式,屯垦人数高达12万人,屯垦总面积多万亩。公元年,清廷在新疆境内设置大量的军台,即兵站,专门传递文报,转运辎重,接待官兵,部分军台还积极组织屯垦,以备军需。据《西域图志》记载,巴楚州在图木休克驻扎重兵,设置军台12个,其中有赛尔古努什、哲克得里克托海、巴尔楚克台、库库车尔、洪阿拉克、乌图斯克满、伊勒都等,军台的设立带来图木休克绿洲的繁荣。

图木舒克(年建市前称图木休克),突厥语,意为“鹰面部突出的地方”。图木舒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北倚天山,南牵玉河,处于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的下游平原。图木舒克地处南疆要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刀郎人的故乡。鸟瞰雄伟峻拔的图木舒克山,像雄鹰突出凌厉的尖嘴,刺向蓝天;图木舒克人爱鹰,尚鹰,视鹰为神。年,图木舒克市在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时,将“休”改为“舒”,一是让来到这个城市的人感觉更舒服,二是期望图木舒克是崛起于绿洲的年轻雄鹰,在南疆广袤浩瀚大地上展翅飞翔,越飞越高。年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直辖市—图木舒克市挂牌,一座新城在古老的图木舒克大地上崛起,即使一些新版地图,也来不及画进去,可谓共和国最年轻时城市了。从“图木休克”到“图木舒克”,从“唐王城”废墟到“图木舒克市”,第三师实现了由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使命的根本转变。

小海子为“硝库勒”的变音,维吾尔语意为“大碱坑。”年,兵团垦荒大军开进这片沉睡的处女地,借着三面环玛扎山的天然屏障,兵团人推土筑坝,挖渠引水,建成一座简易水库;一群来自大海边、长江边、黄河边的人给水库起了个大气的名字—小海子水库。请别笑兵团人没有见过大海,也不要说兵团人夜郎自大;在远古地质年代的白垩纪时期,这里的确曾经是大海,有包尔其山背后的古生物“化石沟”为证;这里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离大海最远,诺大的碧波荡漾的小海子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海。从70年代起,三师下决心扩建小海子水库。数千名兵团职工几度寒暑,筑坝修堤,建闸固渠,终于让小海子水库有了7亿库容,成为新疆最大的平原水库。从“硝库勒”到“小海子水库”,反映了图木舒克水利事业的沧桑巨变。

图木舒克是刀郎人的聚居地,刀郎,维吾尔语,意为“群居”或“分群而居”。如今,世居叶尔羌河两岸的居民以及图木舒克一带为刀郎人聚居的地方。

四十一团团部驻地草湖镇,原称“马家花园”,是喀什最后一任提督马福兴第四位夫人“河南夫人”的别墅。相传马福兴荒淫成性,霸占了一名鞋匠年轻貌美的妻子。鞋匠一怒之下乘夜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院内兵工厂、马厩、作坊等房屋被焚殆尽,“马家花园”成为一片废墟。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踏勘马家花园地区后,下令将军直第一农场建在这里,因这里草多湖多,定名为“草湖”。年3月,二军政治部教导团名官兵徒步进驻草湖地区垦荒,开创了“军垦第一犁”的业绩。从“马家花园”废墟到“草湖”,标志着农三师拉开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四十三团团部扎拉特,维吾尔语,意为“埋死人的地方”。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步兵四师十团三营教导员韩桐春率领名战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英尔曼开荒造田,建立四十三团的前身—南疆军区生产管理处麦盖提农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十三团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长绒棉高产示范基地,王恩茂赞誉这里为“叶河边上的希望之花”;人们嫌“扎拉特”不吉利,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棉丰镇”,沿用至今。

四十九团团部盖米里克镇,盖米里克,维吾尔语,意为“地窝子”。据《四十九团简史》记载,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四师十二团进驻巴楚县,大生产中,十二团三营70多名官兵在盖米里克地区垦荒,建立生产基地—且迪塔格农场(四十九团前身)。没有住房,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忠诚带领多名农场职工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盖米里克河两岸建起多个地窝子,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场部盖米里克,亦称盖米里克农场。“盖米里克”印证了屯垦戍边事业的艰辛。

五十三团团部所在地皮恰克松地,维吾尔语,意为“刀子折断的地方”。相传古代有个反抗巴依(地主)的维吾尔族猎人逃到这里,夜宿胡杨林,被狼群围住,他从腰间抽出刀子和恶狼搏斗,刀子因用力过猛折断在恶狼嘴里,猎人就势来了个旱地拔葱,将恶狼摔倒在地,紧紧扼住恶狼的咽喉,经过殊死搏斗,恶狼终于翻了白眼。猎人翻身起来,将断刀猛地掷向对面大树,刀子“噌”一声嵌在了树干上。后来,人们把猎人与恶狼搏斗的地方称作“皮恰克松地”。

四十五团团部博塔依拉克,维吾尔语,意为“骆驼下娃子的地方”。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荒无人烟,一支驼队因沙尘暴迷失方向,水尽粮绝,驼队决定就地掩埋货物,准备带着骆驼离去,恰巧一只骆驼生下小骆驼,驼队首领灵机一动,利用动物不管离开时间多长,位置多难找,母骆驼都能回到旧地的特有的灵性,将小骆驼埋在货物的旁边,带上老骆驼脱离困境。后来在母骆驼的指引下,驼队找回掩埋的货物。

四十二团团部驻地莫尕勒(亦称木华里),蒙古语,意为“蒙古人住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公元年,元朝成吉思汗大将木华里率蒙古大军西征帕米尔高原,路过莫尕勒时,见这里水草丰盛,宜耕宜牧,遂取地名木华里,把老弱病残兵丁及家眷人马留在这里;战争结束后,头领木华里带领帐下在木华里屯垦繁衍生息。距莫尕勒镇12公里处是四十二团四连、五连驻地,地名古鲁巴克,蒙古语,有花园之意;距莫尕勒镇18公里处是十连、十二连驻地,地名铁里木,原名塔拉,皆是蒙古语勒克的变音。

地域特征

地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人民的集体创作并集体传播,在口语化、通俗化中都透露着泥土的质朴本色,有些相似于民间口传的谣歌俚语。兵团和地方土地重叠交叉,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同饮一渠水,同走一条路,和睦相处,经济文化相互融合,共同进步。按照团为“镇”、连为“村”,根据地名遵循史迹、地理特征、自然风貌和作物等特点取地名的原则,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地名带有明显的人文地域特征。

五十团团部其盖麦旦镇,维吾尔语,意为“野麻滩”,因这里生长着一望无际的野麻而得名。五十团是由原图木休克总场下属麻札霍加分场和夏河分场组成。麻札霍加,维吾尔语,意为“有名望人的坟墓”,地名来自五十团三连东北方还矗立着的多年前土著人为两位云游四方的“先知”修造的“拱拜孜”(坟墓)。文革中“破四旧”,麻札霍加分场改为“东方红农场”。夏河,夏可尔河的简称,维吾尔语,意为“大水流过淤积的河滩”,夏河分场因河得名。夏可尔河是叶尔羌河的支流,长约50公里,宽15公里,水量丰沛。清朝曾在夏可尔设过军台,进行过军屯,今存五十团夏河营。

图木舒克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天高地阔,人与自然和谐地交融共处,民风淳朴,地名一般通俗好记,想来先民或早期居民对地名的选择只求明白、叫起来顺口,绝少咬文嚼字或矫情推敲的。图木舒克多以手艺人制作为地名,汉译后有卖油人村、卖馕者村、曲板子匠村、乐器爱好者、铸铁者、织口袋者……遍布图木舒克村庄。在五十一团包尔其山下有个叫“包尔其”的村子,细考,才知道“包尔其”,维吾尔语,意为编席子的地方,源出于很久以前,这里是古喀什噶尔河的黄泛区,早期居民靠割芦苇编席子为生而得名。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维吾尔人心灵手巧,擅长手工制作的传统特点。

图木舒克维吾尔人生性乐天,喜欢开玩笑,几乎个个都是阿凡提,他们在地名的创造上发展到极致,反映出其幽默诙谐的特点。图木舒克有很多的怪地名,如“文斯里木什”、“曲结巴什”、“其克勒”,汉译为“原来的老鼠”、“小鸡头”、“侵蚀”。问当地人何以想出这样的怪地名,回答大多语焉不详。追问急了,便说大概是刚来这里的人开玩笑开出来的吧!

四十四团团部所在地“精墩”,维吾尔语,意为“有鬼的大沙包”,今人改一字为“金墩”,成为富贵地名。距图木舒克市37公里处的小海子水库管理处处部和新疆图木舒克工程建设集团驻地喀拉拜勒镇,维吾尔语,意为“人腰似的黑山”,因当地有一座形似人腰的黑石头山而得名。四十六团团部所在地其克里克镇,维吾尔语,“芨芨草滩”之意。五十二团团部所在地齐干却勒镇,维吾尔语,意为“刺草戈壁”。

伽师总场场部所在地阿其克镇,维吾尔语,意为“苦水滩”,因克孜河上游盐碱水排放此地而得名。东风农场场部所在地喀加克江尕勒镇,维吾尔语,意为“戈壁滩边长的一种草”。红旗农场场部所在地巴羌镇,维吾尔语,“山边”之意。托云牧场场部所在地阿克牙尔镇,维吾尔语,意为“白洼堆”。前进水库管理处处部所在地喀拉玛镇,维吾尔语,意为“火烧过的地方”。

四十八团团部所在地河东镇、伽师总场、托云牧场、叶城二牧场、莎车农场等地名,带有明显的地域人文特征。红旗农场、东风农场、前进水库及前进一场、前进五场、团结农场等地名,即是“大跃进”、“文革”的产物。这类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并将一直沿用下去。

看似平淡无奇毫无意义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潜藏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文理念。

作者简介:

郑掷,系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理事,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兼《东方摄影》记者,《新疆日报》、《兵团日报》特约记者。郑掷摄影作品集《叶尔羌风情》、散文集《图木舒克风韵》、报告文学集《软着陆》由新疆电子出版社出版;6年6月,郑掷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摄影艺术金奖”,同时,被授予“中国艺术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本期值班编辑:东妮

图片来源:郑掷

感谢赞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mushukezx.com/tmskshj/1170.html

------分隔线----------------------------